创新在实战:让电子干扰失效的光纤无人机走向战场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27 04:38:09

  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是通过光纤连接无人机和操作员,以此来传输控制信号和视频数据,而不是依靠传统的无线电频率来操控无人机飞行。

  目前,走入战场的光纤制导无人机运行原理,就是把光纤作为安全的高宽带连接,能实时传输反馈视频和控制信号,避免传统的射频干扰或GPS反制措施,使得操作员能远程安全可靠控制无人机,从而避开对方运用各种反无人机电子干扰尤其射频干扰战术,具有比现在依赖GPS和射频信号的无人机不能够比拟的优势。另外,有些光纤甚至还可以直接为无人机提供电源,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无人机无需担心机载电池容量,可以飞行更远,实现远程奔袭作战。

  一是抗干扰能力强,精确打击。现在的无人机的控制方式均采取无线电控制,很容易遭到对方电磁干扰后而失灵,丧失作战效能。而光纤制导操控技术,就能解决困扰多时的电子干扰问题,将无人机的毁伤成功率提高好几倍。这种无人机利用光纤来控制,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无接触控制方式的缺点,特别是在电子对抗干扰及物理屏障环境中,展现出极高的精确度和适应性。报道称,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在对方电子干扰环境中,能在1500米、5000米或10千米等不同范围内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二是战术机动灵活,价格低。光纤制导的FPV无人机,操作更简单,战术机动灵活,还可以追踪敌方的坦克装甲车辆,飞入建筑物内,找到目标启动爆炸。有的光纤制导操控自杀无人机价格低,重量很轻,而且民用市场上也有现成的光纤网络控制协议,可拿来操控无人机。

  三是信号传输稳定,图像清晰。光纤制导操控的无人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信号传输,使得操作手能够精确控制其在地面飞行的轨迹,能精确摧毁敌方装甲车等地面目标。此外,这种无人机的图像传输质量也非常高,操作员能够最终靠VR眼镜和手柄操纵,实现对目标的精准锁定和打击。

  一是光纤重量问题。以0.5毫米直径的光纤为例,搭配碳纤维和铝合金外壳时,其综合重量可能超过2千克,明显影响无人机的负载能力与飞行距离,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性能。

  二是光纤释放机制的限制。光纤释放机制要求无人机必须与地面通信保持高度一致,限制了其灵活性。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若滞空时间过长,极易受到战场外因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光纤断裂,这对其在复杂环境下长时间执行任务造成了阻碍。

  三是飞行时间和续航能力的局限。光纤制导无人机在飞行时间、续航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时间作战任务的需求。此外,在战场上还有一款改装的光纤无人机实战中暴露出许多缺点,如命中精度不够高、航时太短、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后图像传输很不稳定且清晰度不高,需要普通的四轴无人机指示目标和配合作战行动。

  2024年夏天,世界首架光纤无人机在战场上亮相时,视频显示有一条超细光纤线缆缠绕在无人机的一个卷轴上,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逐渐松开。该型无人机的主要优点是不会受制于电子战系统。此后,社交网络上有大量视频显示,该型无人机轻松躲过追踪,在对方强烈电子干扰环境中击中了步兵装甲车或坦克,其效果远超传统的无线电控制无人机,引起了世界军工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战场上,有一款FPV自杀式无人机,上面竟然带着一个光纤线千米的细光纤。这架无人机可“通过光纤进行有线控制,不惧怕任何电子战,还可以传输高清晰影像”。这样一来,FPV自杀式无人机可以同时使用无线电和光纤制导,操作手通过光纤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和打击目标,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敌方的反无人机电子干扰。还有一款利用AI视距技术图像来制导的无人机,操作员在距离目标数十米外的位置标定目标,随后自杀式无人机便会自主飞向目标,完成摧毁任务。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提出过采用光纤控制的无人机,多数应用于系留式的无人机,其飞行高度几百米,通过一根光纤电缆与地面连接,可以供电和传输图像数据,但是无法飞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军用无人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许多国家将无人机技术转向光纤,必将引发一场无人机技术的变革浪潮。(魏岳江)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施,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日前,在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响应显著,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能够更好的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度上升虽然是非正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还能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